在雨中,俞湘君“彼岸”6.0鋼琴超媒體音樂會一親自然

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
2024-09-11 09:23
來源:澎湃新聞

8月31日晚6時許,赤城縣方家梁村沃里屯上空開始飄落下零星的雨滴。

在屯里造型現代的接待廣場上,一臺黑色的雅馬哈三角電鋼琴早已架設在廣場上的龍王廟進口處。鋼琴的一旁,是面巨大的LED屏。通過一臺微軟的聲控探測器,感應著往來工作人員的身形體感。實時反饋在屏幕上,呈現出流體自然的律動。

暮色中的方家梁村龍王廟(背面) (攝影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)

靜置在龍王廟門口的三角電鋼琴  (攝影 高然然)

一身休閑打扮的達彥從廟內的操控臺上起身離座,站在空場上抬頭望天。看到有媒體陸陸續續進場,便熱情地打起了招呼。

這位曾參加過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閉幕式新媒體創作和演出的藝術家,指著LED屏和探測器同澎湃新聞記者解釋道:“這就是讓觀眾互動的。我們把自然視作流體,今晚的演出影像也會是超現實的。而音樂本身就是fluid,它是最柔軟的,曲目之間會像從一種狀態流動到另一種狀態。”末了,他還不忘幽上一默,“等會兒雨要是真下大了,我們就再經歷一遍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吧。”

新媒體藝術總監達彥在演出開始前調試設備(攝影 高然然)

天公似乎并不預備作美,眼前神秘中透出的井井有條卻分明昭示著:“彼岸6·0——在風景中”俞湘君鋼琴超媒體音樂會,仍將風雨不改如期舉行。沒錯,這座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龍王廟,便是整場演出的舞臺和多媒體操控室;廣場上階梯型木架上碼放整齊的坐墊,自然是觀眾席無疑了。

據介紹,“彼岸”是旅德中國青年鋼琴家、上海音樂學院鋼琴副教授俞湘君首創的鋼琴超媒體系列音樂會。通過融匯鋼琴之美感和媒介之活態,以富于時代和科技氣息的藝術呈現形式,為“現代音樂”構建一種多方位闡釋和再創造的演繹模式。自2019年推出 “彼岸”1.0首版以來,音樂會從內容到形式逐年迭代升級,并將舞蹈、影像和多重交互、鋼琴自動演奏乃至最前沿的AI技術共冶一爐。

與前相較,今次“彼岸”6.0版本的首演尤為值得一提。不僅是創作團隊首次集體走出上海的現場演出,更是突破傳統音樂廳的場地條框,首度一親自然,搬演在廣袤無垠的美麗鄉村中舉行。

“這樣的體驗可遇不可求”

求仁得仁,當晚19點30分,音樂會正式開始。或許是天人交感真的應驗,從龍王廟前傳出的悠揚琴聲,竟生發出祈雨的功效。演出前夕大雨滂沱而至,可披著雨披、撐著雨傘的觀眾或坐或站,還是擠滿了觀眾席。

“彼岸”6.0鋼琴超媒體音樂會現場(攝影 張天明)

音樂會以愛沙尼亞國寶級作曲家阿沃·帕特的《致埃琳娜》作為序幕和尾聲。這首可循環演奏的曲子,建立在b自然小調上,散板、無變化音、無強弱對比,卻結構精巧。其他曲目則囊括了愛德華·格里格、阿諾德·勛伯格、約翰·凱奇、奧利維埃·梅西安四位作曲大師的經典作品,以及中國青年作曲家秦毅、邵青、徐志博的佳作、新作,還包含了最新AI作曲系統的作品。

“彼岸”團隊的新媒體藝術總監達彥介紹說,整場演出采用一臺技術含量極高的三角電鋼琴,既能在戶外復雜聲學條件下保證音響的高品質,又能無線輸出每一次彈奏的精確數據,經由一個交互程序實時觸發代碼與算法生成的動態音畫與燈光。影像部分則結合對演奏家的動作捕捉以及AIGC的文生圖/圖生圖技術,用音樂意象(包括樂譜和音頻)來生成想象中的風景,從而使聲、光、影、演奏、建筑空間、自然夜空融為一體。對于下雨的突發情況,達彥表示,“現代音樂本就追求‘意外’,這樣的體驗也是可遇不可求的。”

音樂會演出現場(攝影 高然然)

擔綱鋼琴獨奏的俞湘君當晚一襲紅裝。時長約1小時的演奏會結束時,她起身向臺下深鞠一躬,“我們已經來到這里幾天了,天天都是藍天白云,不想今晚卻風雨交加,感謝大家能一直在風雨中陪伴我們!感謝赤城縣方家梁村、感謝沃里屯,我們的鋼琴、LED屏、音響、燈光設備都是從上海、北京運過來,現場的搭建、調試也得到了你們的幫助,謝謝!”

俞湘君在演奏中(攝影 張天明)

2024年是西方現代派音樂代表人物阿諾德·勛伯格誕辰150周年,演奏他的曲目自然帶有致敬的意味。縱觀當晚的演出,從勛伯格到約翰·凱奇再到梅西安,不難梳理出一條現代派音樂發展的脈絡。

俞湘君就此回憶說,自己在留學時師從法國當代鋼琴大師、梅西安研究專家Pierre-Laurent Aimard,受他的影響頗深。“現代派音樂之前在國內的推廣,多是在學術高地的象牙塔中,在普通觀眾的認知層面則存在斷層。很多人會認為現代派音樂無結構、無調性,不具有很好的可聽性,但Pierre-Laurent Aimard先生早就告訴過我,現代派音樂同樣是需要帶著審美與情感去演奏的。”

“勛伯格的音樂帶有維也納的優雅,又帶有幽默、自我以及一些輕噱的語調,他的音樂風格非常戲劇化,之前在‘彼岸’1.0的演出中,在演奏勛伯格的音樂時還引入了舞者,讓他伴隨音樂即興地舞蹈。”俞湘君接著說,“而梅西安則像是一位冷靜的觀察者,他的音樂中有非常多的色彩,呈現卻是客觀的。他的曲目不需要演奏者過分投入去抒發,而是要把這些色彩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來。”

就澎湃新聞記者現場觀摩,俞湘君在彈奏約翰·凱奇的《在風景中》時,LED屏幕上長達9分鐘的畫面,就是AI由作曲家本人的繪畫作品自主生成的。“當然,我在里面也展開了一些想象與發揮,觀眾會看到一架鋼琴從原作樂譜中解構出來,音符也隨之發散開來。”達彥補充道。

一場藝術家與村民們的雙向奔赴

“彼岸”團隊的作曲家秦毅,是上海音樂學院從事“音樂治療”“音樂科技與藝術”專業方向的碩士生導師。演奏會上的《META鳥歌》正出自秦毅手筆,作品意在以此隱喻人類對新技術的狂熱追求,以及對自然本源的追問。而由此形成的“自然”之聲音幻象,與同為AI生成的鳥類圖像也彼此形成映射與呼應。

“《META鳥歌》由真實的鳥鳴,以及與其有數據映射關系的鋼琴聲引入。其中真實的鳥鳴聲是媒體人顧超老師在2022年5月居家錄制的窗外實況。說來也巧,前兩天我們在排練到這段的時候,山谷里的鳥兒也呼朋引伴、循聲而至。”對于當地的自然環境,俞湘君贊不絕口。

“我們都非常喜歡這里,既開放現代又古樸自然。沃里屯幾何造型的新民居就像是把四季裝入了盒子,此次演出的場地龍王廟之前被修葺一新,但廟內房梁上的雕梁畫棟都被保存了下來。而且這里群山環抱,與‘在風景中’的主題恰是最好的觀照。” 

城里的藝術家渴望親近自然,村里的老百姓同樣向往見識一場從沒聽說過的音樂會。

演出正式開始前,已經93歲的村民郭老漢早早便從村子的另一頭來到現場。站在人群中的他,一身漿洗得泛白的志愿軍軍裝,胸前佩戴著的紀念章閃閃發亮。一問之下,他這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,作為一名68軍的老戰士,自己曾在1951年入朝作戰,并于1955年榮歸故里。除了去過朝鮮,歸國后的老兵一輩子都生活在方家梁村,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在村子里現場觀看音樂會。

前來觀看音樂會的村民、志愿軍老兵(攝影 高然然)

方家梁村,是冀北大地上一個典型的北方村落。過去由于交通閉塞,氣候寒冷等原因,長期處于貧困邊緣。2020年,在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,全村實現脫貧后,特色種植業、養殖業、特色服務業、康養旅游等一系列想法也被提上日程。而發展康養旅游,方家梁村乃至其所在的赤城縣可謂得天獨厚。這里北接壩上草原,南與北京山水相接。縣域內群山環繞、河谷縱橫、生態良好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美譽。

是以從產業的層面寓目,這場藝術家與村民們的雙向奔赴不僅順理成章,更是恰逢其時。俞湘君表示,“希望‘彼岸’音樂會的舉辦,不僅豐富了沃里屯的文化生活,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它展示了如何通過藝術的力量,將鄉村的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源,從而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。”

如何同AI共舞?“求知若饑,虛心若愚”

“彼岸超媒體工作室”是一個由新媒體藝術家、表演藝術家、作曲家、工程師等組成的開放式創作與制作小組。其成員背景不僅清一色來自上海,創作演出之外,在滬上高校教書育人才是他們的正職主業。

俞湘君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,她并沒有將自己定義為純粹的鋼琴演奏家。“我現在經常會跳開鋼琴去看音樂,跳開音樂去看藝術,并從藝術反觀音樂。很多傳統的成規并不會束縛住我們,在村子里演出,即使不下雨,突然一群鳥飛過來,或者一陣風過來吹翻了譜子,我都把它們理解為演奏當中的奇妙體驗。”

教職在肩的作曲家徐志博,另一重身份是上海計算機音樂協會理事。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的他,也有著同樣的看法:“要把學院派的習得真正消化,還是需要多走出去。我們走到視覺藝術、多媒體藝術領域去看自己,在‘彼岸’反觀才能看得更清楚。同時,我們也在意對話,跨界對話也好、古今對話也罷,這一次更多地是在同自然對話,除了大自然的雨聲、風聲,我們也補充了現場雷聲。”

作曲家徐志博(左)、新媒體藝術家達彥(中)和俞湘君(攝影 高然然)

藝術與自然如切如磋,科技亦可同自然如琢如磨。這,還體現在今次音樂會的演出海報上。

達彥隨手從手機里翻出了幾張海報設計圖給記者比對,“我是拿自己在2019年為‘彼岸’1.0設計的第一張手繪背景為基礎,經由AIGC與‘自然’這個提示詞的不斷演化,最終形成了沃里屯‘彼岸’6.0的海報。而海報本身在拆分成不同的層次后又被投喂給AI,讓它去配合不同的風景,繼續演化為演出中的音樂超媒體。可以說AIGC數以億計的像素被散射到了整場演出,現場50%的影像,也包括我們的海報和主視覺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。”

“彼岸“6.0演出海報

2019年,最初的彼岸海報底圖設計,用Illustrator 手動繪制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

作曲家邵青的《白描即景三聯》,是為今次“彼岸”6.0 音樂會全新創作的作品。在她看來,白描是一種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藻飾的繪畫手法。“這三首小曲,借用了繪畫中的這一方式,以音為筆,以樂為墨,分別勾勒出‘月’、‘風’、‘寺’三幅小景。”

“音樂是流動的建筑,建筑是凝固的音樂。”本就是同濟大學建筑學專業出身的達彥,十分得意自己對“寺”這一章節的演繹。“隨著俞老師的演奏,LED屏上會依次呈現出十所未來寺廟的影像。這也是我利用人工智能,結合扎哈·哈迪德、密斯·凡德羅、勒·柯布西耶等十位建筑師的設計風格創作出來的。提到寺廟,我們常會覺得一股古意撲面而來,但影像中的寺廟則體現出十足賽博朋克風的未來感。這又同邵青作品的意境形成了一種對撞,也體現了‘彼岸’的創作理念。”

當被問及隨著人工智能日新月異地發展迭代,會不會砸掉設計師的飯碗時。達彥表示,每次同AI接觸都感到它正在顛覆自己的行業。“每一次變革都會產生一種新的工作流程。如果我們還是固步自封,覺得AI創作是沒有靈魂的,那早晚會被淘汰。相反如果保持一顆平常心,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,‘Stay hungry,stay foolish.(求知若饑,虛心若愚)’不僅把它視作單純的工具而是伙伴,我們就會在未來同AI共舞。”

    責任編輯:夏奕寧
    校對:姚易琪

  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| 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|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| 黄录像欧美片在线观看| 久久黄色影片|